当前位置: 首页 > 医疗版 > 疾病专题 > 消化内科 > 食管疾病 > 食管裂孔疝
编号:47414
食管裂孔疝误诊为支气管炎 抗炎止咳无效
http://www.100md.com 2015年3月19日 大众卫生报 2015.03.19
     抗炎止咳无效

    【典型病例】孙先生今年60岁,2年前开始出现反复咳嗽、咳痰,曾多次在当地医院就诊,均诊断为“慢性支气管炎”,每予抗炎止咳药物治疗后,症状可稍有好转,但停药后短期内又反复发作。

    2个月前,孙先生因咳嗽、咳痰症状加重,在当地医院摄胸部CT仍提示为“支气管炎”,但予积极抗炎止咳等治疗无明显好转,继而转入另一家医院以求进一步诊治。

    入院后,医生详细询问病史得知,孙先生既往有慢性胃炎病史,且每次咳嗽是在进食后及卧位时明显,于是进一步作上消化道钡餐及胃镜检查,发现孙先生患有“食管裂孔疝”。原来,导致孙先生近两年反复咳嗽的罪魁祸首并非“气管炎”,而是“食管裂孔疝”。医生立即将孙先生转入胸外科予“食管裂孔疝重建术”,术后,孙先生咳嗽基本缓解,半月后出院。

    【为什么会误诊】 食管裂孔疝是指腹腔内脏器(主要是胃)通过膈食管裂孔进入胸腔所致的疾病。本病可发于任何年龄,还可同时并发反流性食管炎。该案例中的患者之所以误诊,主要有以下三个原因。

    其一,患者描述病史不详细。患者就诊时只表述为“反复咳嗽、咳痰”,这与慢性支气管炎的症状相同,而相比之下,慢支更为常见和多发。而且患者经抗炎止咳治疗后,其症状有一定好转,使得医生更加“确信”自己的诊断。

    其二,医生询问病史不全面。医生未能得知患者有“慢性胃炎”的病史,且未能询问出患者有别于慢支炎的临床症状,如咳嗽在进食后及平卧位时明显,并伴有恶心、反酸等症状,从而未能作进一步的检查。

    其三,医生对“食管裂孔疝”缺乏认识。医生在得知患者经反复抗炎、止咳等治疗,疗效却不明显时,始终考虑的是呼吸系统疾病,而没有想到食道裂孔疝可能,导致该患者长期误诊。

    【诊断依据】 食道裂孔疝患者可以无症状,若有症状,往往是由于胃食道反流造成的,典型表现主要为胸骨后或剑突下烧灼感、疼痛、上腹饱胀、反酸、嗳气、阵发性咳嗽等,平卧或进甜食、酸性食物均可能诱发并可加重症状。该病诊断除依靠上述症状外,还要依靠X线、上消化道钡餐、上腹部CT或内窥镜等辅助检查。

    当食管裂孔疝患者以反复咳嗽、咳痰为主要症状时,极易被误诊为普通的慢性支气管炎。由于两者的发病原因、机理和治疗完全不同,因此,正确诊断非常重要。对于具有以下症状者应高度怀疑食管裂孔疝可能,及时完善上消化道钡餐、上腹部CT或内窥镜检查,避免长期误诊。①咳嗽持续时间超过8周,胸片检查未见明显异常,予以抗炎止咳药物疗效差;②咳嗽多与体位或进食有关,表现为平卧位或进食后咳嗽明显,且以刺激性干咳为主;③咳嗽时伴有胸骨后灼痛、反酸、嗳气等胃食道反流症状,但仅予药物(抑酸护胃药)治疗疗效不佳。

    长沙市中心医院胸科中心

    副主任医师 曹仕鹏, 百拇医药